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在《大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2018-03-2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3月28日,《大众日报》刊发了校党委书记胡金焱《深刻理解“两个走在前列”的丰富内涵》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要从立足山东省情、历史地理、唯物辩证法等角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的丰富内涵。实现“两个走在前列”、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关键在于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优化体制机制、引进人才等五方面的工作“干在实处”。

3月29日,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重要的网上理论传播平台求是网(www.qstheory.cn),在理论文选栏目里对文章予以全文转载。

深刻理解“两个走在前列”的丰富内涵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体现了对山东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明确了新时代山东发展的目标定位,为下一阶段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和路径。深刻理解“两个走在前列”的丰富内涵、贯彻落实“两个走在前列”的根本要求,是山东省下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立足山东省情理解“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山东的经济结构与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高度相似。我国是经济大国、农业大国、资源大国、人口大国,传统产业占比高,人均生产总值还不强,属于发展中国家;山东也是如此,我们是经济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人口大省,重化工业占比高,人均生产总值还不是强省。与先进省份相比,山东省的差距不在速度上,而在质量效益上,如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山东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山东省作为全国经济总量排名第三、与国家经济结构高度相似的大省,如果我们能够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走在前列”,就会对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示范,为全国转型升级贡献山东“样板”。

要历史地理解“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两个走在前列”既是对山东过去经济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山东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山东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形成了明显的发展优势和特色,保持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但是,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近年来,山东省面临的发展形势更加严峻,尤其是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等因素拉低了山东的区域竞争优势,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突出,保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贯彻落实好“两个走在前列”要求,是山东保持发展优势、做好各项经济工作的总航标、总遵循。

要辩证地理解“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判断形势、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对于当前山东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既要看到不利的一面,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尽管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发展压力大,防风险任务重,跨上新台阶难度大;但是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这就找准了山东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一定要有扭转不利局面的坚定信心,牢牢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历史机遇,“往前看”而不是“往后看”,勇担重任,按照“两个走在前列”的根本要求,切实解决山东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切问题。

要客观地理解“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两个走在前列”作为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一个全面、系统、有机联系的整体。尽管当前山东经济体量位列全国第三,但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位列全国各省(市)第8位;同时,山东省能耗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居全国前列,与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不少短板,距离“两个走在前列”还有不少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传承红色基因、经略海洋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作出了重要指示,为山东贯彻落实“两个走在前列”谋划了新时代的发展篇章,具有极强的战略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实现“两个走在前列”、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关键在于做好五个“干在实处”。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干到实处”。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突破。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要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新六产”,参照国际发达国家的食品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引导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品牌创建,实现山东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再现“全国农业看山东”的辉煌。在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地区,应通过发展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延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应通过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等在“绿色经济”中发现经济新动能。在农村现代化建设方面,要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农村发展的营商环境,提升农村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同时,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点,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在发展海洋经济上“干到实处”。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山东海域面积约为4.7万平方千米,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海洋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我们要努力使海洋经济成为山东发展的新增长点。要结合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特征,制定详细可行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整合省内优质港口资源,创造条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要立足山东海洋产业特征和发展优势,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率先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旅游、现代渔业、海洋科技等方面取得新成效。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山东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提供优质海洋生态产品和海洋生态环境,满足人民对美丽海洋的需要。

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上“干到实处”。要借助建立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历史机遇,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山东省需要从存量和增量两个层面“双轮驱动”,有针对性地推进改革。在存量上,应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促进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对绿色化工、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等传统行业实施高水平的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增量上,应通过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引导各类资源和要素流入新兴产业,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

在优化体制机制上“干到实处”。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对群众和基层反映突出的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法规、规章等进行全面清理,加快推进立改废释,通过制度创新,提高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效能,激活地方发展的活力。要加快思想解放,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要从政治的高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各项规划政策的落实,杜绝规划落实少、不到位的现象,真正做到“明确责任、履职尽责、层层压实责任”。

在引进人才上“干到实处”。人才,是重要生产力,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当不遗余力地吸引人才和劳动力落户山东,支持山东建设与发展。一是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催生企业人才红利。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有重点地进行政策倾斜,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扶持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专门技术人才和国内紧缺专业研发人才。二是是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努力营造最优人才环境。积极优化服务,建立健全“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窗口”运行机制,着力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营造尊才爱才、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三是鼓励省外各地劳动人口流入山东。在当前人口红利渐退、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历史阶段,能否吸引人口持续流入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应当坚持包容开放的人口理念,大力鼓励外地人口流入山东、建设山东,并完善与人民美好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供给。

文章链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80328/Articel09002MT.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李鹏  编审:宋佐东